提供西宁市城东区天气预报,包含每天最高气温、最低气温、天气状况及风向等气象信息
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日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07月08日08日 小雨转晴 10℃ ~ 23℃ 日出06:02日落20:34 | 07月09日09日 多云 13℃ ~ 27℃ 日出06:02日落20:34 | 07月10日10日 多云 13℃ ~ 29℃ 日出06:03日落20:33 | 07月11日11日 多云 13℃ ~ 29℃ 日出06:04日落20:33 | 07月12日12日 多云转晴 15℃ ~ 31℃ 日出06:04日落20:33 | 07月13日13日 晴 15℃ ~ 28℃ 日出06:04日落20:32 | |
07月14日14日 多云转阴 16℃ ~ 28℃ 日出06:05日落20:32 |
星期三 2025-07-09 |
多云 |
13℃ ~ 27℃ |
北风 1级 |
星期四 2025-07-10 |
多云 |
13℃ ~ 29℃ |
北风 1级 |
星期五 2025-07-11 |
多云 |
13℃ ~ 29℃ |
北风 1级 |
星期六 2025-07-12 |
多云转晴 |
15℃ ~ 31℃ |
北风 1级 |
星期日 2025-07-13 |
晴 |
15℃ ~ 28℃ |
东南风 3-4级转1-2级 |
星期一 2025-07-14 |
多云转阴 |
16℃ ~ 28℃ |
北风 1级 |
西宁市城东区位于青海省东部,地处湟水河中下游南岸,是西宁市的东部门户。历史记载显示,该区域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活动,考古发现多处卡约文化遗存。汉代时期属金城郡管辖,为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节点。唐代以后,逐步成为吐蕃、吐谷浑等多民族交融之地。清雍正年间设西宁府,城东区域形成商贸聚落。1949年后,随西宁建市,城东区于1956年正式建制。
全区总面积约114.6平方公里,辖7个街道、2个镇。境内地势西南高、东北低,平均海拔2200米,最高点为拉脊山脉延伸段南山,海拔2877米。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,两岸形成狭长河谷地貌。属高原大陆性气候,年平均气温6.1℃,年降水量368毫米,无霜期约130天,昼夜温差显著。
作为多民族聚居区,常住人口约40万,包含汉、回、藏、撒拉等34个民族,少数民族占比超30%。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,现存建筑为1913年重建,占地1.2万平方米,融合中国古典与伊斯兰建筑风格,每周五聚礼人数逾万人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回族宴席曲、河湟皮影戏、藏族黑陶等7项列入省级保护名录。民间保留着农历六月六“花儿会”、回族开斋节等传统节庆。
经济结构以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,地区生产总值达270亿元(2022年数据)。辖区内建国路商圈集中青海省50%以上的大型批发市场,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。中藏药产业初具规模,生物科技园区入驻企业47家。交通枢纽优势突出,西宁站日均客流量3.8万人次,兰新高铁、青藏铁路在此交会。
旅游资源涵盖自然与人文景观。北山土楼观存有清代壁画和九窟十八洞道教遗址,南山文峰塔为清咸丰年间所建六角砖塔。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饲养雪豹、普氏原羚等高原特有物种147种。近年建成的湟水河湿地公园全长9.6公里,绿化覆盖率达63%,成为市民休闲场所。境内有西宁八景之一的“北山烟雨”,清代诗人张思宪曾题诗“北山隐约树模糊,烟雨朝朝入画图”。
城东区是青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密集区,现存明长城遗址4.2公里,烽火台6座。东关清真大寺碑廊保存清乾隆至民国时期碑刻17通,记载历代修缮史实。地方志记载,民间传说将南山“凤凰山”与鲁土司传说相联,但无确切文献佐证。地理学著作《水经注》中“湟水出塞外,东至允吾入河”的记载,与现今湟水河流经城东区的情况相符。
区域内教育设施完备,有青海民族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,中小学42所。医疗资源集中,青海省仁济医院、西宁市妇幼保健院等三级医院均坐落于此。市政交通网络发达,建国路、八一路等主干道日均车流量超10万辆次,轨道交通1号线设有3个换乘枢纽。
特色美食体现多元文化交融,如马忠酿皮、尕面片、甜醅子等传统小吃传承逾百年。民族手工艺品市场中,撒拉族刺绣、藏银器具、回族铜火锅制作工艺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。城东国际藏毯展览中心每年举办藏毯国际展览会,吸引30余国参展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