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供西宁市西宁市天气预报,包含每天最高气温、最低气温、天气状况及风向等气象信息
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日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07月08日08日 小雨转晴 10℃ ~ 23℃ 日出06:02日落20:34 | 07月09日09日 多云 13℃ ~ 27℃ 日出06:02日落20:34 | 07月10日10日 多云 13℃ ~ 29℃ 日出06:03日落20:34 | 07月11日11日 多云 13℃ ~ 29℃ 日出06:04日落20:33 | 07月12日12日 多云转晴 15℃ ~ 31℃ 日出06:04日落20:33 | 07月13日13日 晴 15℃ ~ 28℃ 日出06:05日落20:33 | |
07月14日14日 多云转阴 16℃ ~ 28℃ 日出06:06日落20:32 |
星期三 2025-07-09 |
多云 |
13℃ ~ 27℃ |
北风 1级 |
星期四 2025-07-10 |
多云 |
13℃ ~ 29℃ |
北风 1级 |
星期五 2025-07-11 |
多云 |
13℃ ~ 29℃ |
北风 1级 |
星期六 2025-07-12 |
多云转晴 |
15℃ ~ 31℃ |
北风 1级 |
星期日 2025-07-13 |
晴 |
15℃ ~ 28℃ |
东南风 3-4级转1-2级 |
星期一 2025-07-14 |
多云转阴 |
16℃ ~ 28℃ |
北风 1级 |
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,地处湟水谷地,四面环山,平均海拔2275米,是青藏高原的门户。自西汉设立西平亭以来,西宁已有2100余年建城史,曾为汉唐时期陇右地区与羌、吐蕃等民族交往的重要据点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改称西宁州,取“西陲安宁”之意,“西宁”之名沿用至今。明清时期,西宁作为西北军事重镇,明朝设西宁卫,清代升为西宁府,逐渐形成多民族聚居格局。
行政区划上,西宁市现辖城东、城中、城西、城北、湟中五区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、湟源县。湟中区原为湟中县,2019年撤县设区;湟源县古称“丹噶尔”,曾是唐蕃古道与茶马互市的重要节点。全市总面积7660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约248万,城镇化率超过75%。
地理特征以河谷丘陵为主,湟水河贯穿全城,形成带状城市格局。周边山脉如达坂山、拉脊山构成天然屏障,最高峰为海拔4489米的拉脊山主峰。区域内分布有黄土丘陵、冲积平原、中高山地等地貌类型,地震活动频度较低,属相对稳定地块。
人文方面,西宁是多民族交融的典型城市,汉族、回族、藏族、土族、撒拉族等37个民族共同生活。藏传佛教塔尔寺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,每年正月法会吸引十万信众;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,现存建筑为1913年重建,兼具汉式殿宇与伊斯兰风格。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河湟皮影、湟中堆绣、加牙藏毯等技艺,民间曲艺“青海平弦”“西宁贤孝”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。
社会经济呈现多元化特征,农业以油菜、马铃薯、蚕豆种植为主,畜牧业集中于大通县牦牛养殖;工业以青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,聚焦盐湖化工、有色金属、光伏材料等领域,锂电产业产能占全国五分之一。2022年全市GDP达1673.3亿元,第三产业占比62.7%,青藏高原原羚电子商城、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新兴产业逐步崛起。
旅游资源兼具自然与人文特色,塔尔寺内酥油花、壁画、堆绣并称“艺术三绝”;北禅寺悬崖佛窟开凿于北魏,现存“九窟十八洞”。自然景观方面,湟水流域形成15公里绿色景观长廊,大通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保存完整寒区森林生态系统。距市区40公里的日月山既有文成公主进藏传说,亦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地理分界线标志。
气候属高原大陆性半干旱类型,年均温6.1℃,极端高温36.5℃(2000年7月),极端低温-26.6℃(1954年12月)。年降水量380毫米,集中在5-9月,日照时数达2760小时,紫外线辐射强度位列全国第三。独特气候条件使西宁成为夏季避暑胜地,2023年入选“中国十大凉都”。
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中,唐代《吐蕃历史文书》记载西宁地区为“宗喀”核心,清代诗人张问陶《西宁道中》描述“砾石流金地,高原草不凋”。民间传说中,湟源日月山因文成公主摔碎日月宝镜得名,湟水支流北川河有“西王母石室”遗迹,与昆仑神话体系相关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