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供广州市越秀区天气预报,包含每天最高气温、最低气温、天气状况及风向等气象信息
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日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06月19日19日 阴 25℃ ~ 32℃ 日出05:42日落19:15 | 06月20日20日 阵雨 25℃ ~ 33℃ 日出05:42日落19:15 | 06月21日21日 阵雨转多云 26℃ ~ 33℃ 日出05:42日落19:15 | 06月22日22日 多云 26℃ ~ 34℃ 日出05:42日落19:16 | |||
06月23日23日 多云 26℃ ~ 35℃ 日出05:43日落19:16 | 06月24日24日 多云 26℃ ~ 35℃ 日出05:43日落19:16 | 06月25日25日 多云 26℃ ~ 35℃ 日出05:42日落19:16 |
星期五 2025-06-20 |
阵雨 |
25℃ ~ 33℃ |
南风 3级转1级 |
星期六 2025-06-21 |
阵雨转多云 |
26℃ ~ 33℃ |
南风 3级转1级 |
星期日 2025-06-22 |
多云 |
26℃ ~ 34℃ |
北风 1级 |
星期一 2025-06-23 |
多云 |
26℃ ~ 35℃ |
南风 3级转1级 |
星期二 2025-06-24 |
多云 |
26℃ ~ 35℃ |
北风 1级 |
星期三 2025-06-25 |
多云 |
26℃ ~ 35℃ |
微风 1-2级 |
广州市越秀区位于广东省中部,珠江三角洲腹地,是广州市最古老的城区之一,历史可追溯至秦代设南海郡时期。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发掘表明,此地为西汉南越国都城番禺的核心区域。明清时期为广州城主体,现存明代城墙遗迹与清代街巷格局。1921年广州市建市时,越秀区境内分属多个行政区,2005年与东山区合并形成现今行政范围。
全区总面积33.8平方公里,划分为18个街道,行政边界北接白云山余脉,南临珠江,东至广州大道,西连荔湾区。地势呈北高南低特征,最高点白云山摩星岭海拔372米,最低处珠江沿岸仅6米。区内有东山湖、流花湖等人工水域,东风路、中山路等主干道形成棋盘状路网结构。
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,越秀区现存秦汉以来地面不可移动文物148处。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完整保留11层历史路面,南越王博物院展示2000年前王室生活器物。广府庙会、迎春花市延续百年传统,粤剧艺术博物馆收藏明代至现代戏曲文献4000余件。清代书院群现存庐江书院、万木草堂等7处遗迹,近现代教育机构包括中山大学医学院旧址、广东实验中学等。
辖区常住人口103.68万(2022年),人口密度达3.06万人/平方公里。拥有三甲医院14所,基础教育阶段学校96所,其中省级重点中学6所。社会组织注册数量居全市首位,形成覆蓋养老、助残等领域的社区服务体系。广府民居特色鲜明,西关大屋与骑楼建筑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。
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,2022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2%。北京路步行街年客流量超5500万人次,环市东商圈聚集世界500强区域总部34家。专业市场年交易额突破800亿元,流花服装市场集群涵盖13个专业市场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2个,年产值逾50亿元。
旅游资源具有历史纵深特性,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。中山纪念堂采用传统八角形宫殿式建筑,镇海楼(广州博物馆)现存明清城防体系遗址。宗教场所包括光孝寺(广东四大名刹之一)、怀圣寺光塔(中国现存最早伊斯兰教建筑)。现代景观涵盖二沙岛艺术公园、广州动物园等,年接待游客逾2000万人次。
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,年均气温22.4℃,年降水量1980毫米。4-6月为汛期降水集中时段,占全年48%降水量。冬季偶有低温霜冻,历史极端低温-0.3℃(1967年)。城市热岛效应显著,中心区气温较郊区高2-3℃。
古文献《淮南子》提及越人"陆事寡而水事众",印证早期滨江聚落特征。宋代《南海百咏》载"任嚣城畔水茫茫",明清《羊城古钞》详述越秀山形胜。民间流传五羊传说与楚庭旧事,五羊石像成为城市地标。近代诗人黄节咏北京路"双门底接状元坊",记录科举时代文化盛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