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供哈尔滨市依兰县天气预报,包含每天最高气温、最低气温、天气状况及风向等气象信息
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日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07月08日08日 多云转雷阵雨 19℃ ~ 28℃ 日出03:39日落19:15 | 07月09日09日 阵雨转多云 19℃ ~ 28℃ 日出03:39日落19:15 | 07月10日10日 多云 23℃ ~ 31℃ 日出03:40日落19:14 | 07月11日11日 雷阵雨 24℃ ~ 32℃ 日出03:41日落19:14 | 07月12日12日 中雨 19℃ ~ 29℃ 日出03:42日落19:13 | 07月13日13日 雷阵雨转阵雨 19℃ ~ 26℃ 日出03:43日落19:12 | |
07月14日14日 雷阵雨 18℃ ~ 27℃ 日出03:44日落19:12 |
星期三 2025-07-09 |
阵雨转多云 |
19℃ ~ 28℃ |
东风 1级 |
星期四 2025-07-10 |
多云 |
23℃ ~ 31℃ |
东南风 1级 |
星期五 2025-07-11 |
雷阵雨 |
24℃ ~ 32℃ |
西南风 4级转3级 |
星期六 2025-07-12 |
中雨 |
19℃ ~ 29℃ |
西南风 4级转1级 |
星期日 2025-07-13 |
雷阵雨转阵雨 |
19℃ ~ 26℃ |
西南风 4-5级转1-2级 |
星期一 2025-07-14 |
雷阵雨 |
18℃ ~ 27℃ |
东北风 3级转1级 |
依兰县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部,地处松花江、牡丹江与倭肯河交汇处,东邻佳木斯市,西接通河县,南连方正县、林口县,北靠七台河市勃利县。县域总面积4616平方公里,辖6个镇、3个乡,总人口约34万(截至2020年)。地形以平原为主,兼有浅山丘陵,三江平原腹地为其主要地理特征,松花江流经境内117公里,水资源丰富。
依兰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,考古发现哈蜚古城遗址及倭肯哈达洞穴的骨器与陶罐,表明早期人类活动。唐代属渤海国,辽金时期称“五国头城”,为女真族五国部之一的越里吉国都城。1115年,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此建城,称“依兰哈喇”(满语意为“三姓”)。清代初期设三姓副都统衙门,管辖黑龙江下游、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地区。1905年设依兰府,1913年改县。1932年日军入侵,赵尚志、夏云杰等抗日将领曾在此活动。1945年解放后,隶属合江省,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。
依兰为多民族聚居地,满族、朝鲜族、回族等34个民族长期共居,现存清代满族关、葛、卢三姓后裔聚居区。满族剪纸、萨满祭祀仪式及朝鲜族农乐舞等非遗文化保存完整。北宋徽宗、钦宗被金兵俘后囚禁于五国头城遗址“坐井观天”,遗址现存碑刻及仿古建筑群。清代文人查慎行《渡松花江》诗中“烟波南望接长林”即描绘此地江景。
经济以农业为主,耕地面积270万亩(2020年),主产稻谷、大豆、玉米,为国家级产粮大县。工业以能源、建材、农产品加工为支柱,依兰煤矿探明储量3.2亿吨,风电装机容量达400兆瓦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26.5亿元,增速6.1%。哈佳铁路、哈同高速、国道同汪公路穿境,松花江航运直通俄罗斯。
旅游以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并重。五国头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,含地窨子仿古囚室;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面积4600公顷,火山岩地貌与红松林交织;巴兰河漂流河段长度18公里,水质达AA级标准;慈云寺建于1925年,东北现存最完整清代风格汉传佛教寺院,存有《大藏经》木刻版。冬季冰雪节开设冰上龙舟、雪地温泉项目。
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年均气温3.1℃,极端低温-41℃,年降水量560毫米,无霜期135天左右。春季多风,最大风速23米/秒;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;秋季温差达15℃;冬季积雪期长达150天,1月均温-20.3℃。森林覆盖率39.8%,主要树种为红松、云杉、水曲柳,栖息紫貂、黑熊等野生动物。
地质资源包括煤、铁、大理石等22种矿藏,依兰煤田为褐煤与长焰煤共生矿床。地方饮食中“三烀一炸”(土豆、茄子、玉米、鸡蛋酱)为满族传统农家菜,朝鲜族冷面用桦木槽盛装。依兰玛瑙雕刻工艺传承百年,清代曾为宫廷贡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