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供太原市太原市天气预报,包含每天最高气温、最低气温、天气状况及风向等气象信息
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日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06月19日19日 小雨转多云 16℃ ~ 28℃ 日出05:07日落19:55 | 06月20日20日 阴转多云 18℃ ~ 33℃ 日出05:08日落19:55 | 06月21日21日 多云转晴 18℃ ~ 34℃ 日出05:08日落19:55 | 06月22日22日 多云 19℃ ~ 35℃ 日出05:08日落19:56 | |||
06月23日23日 多云转晴 18℃ ~ 35℃ 日出05:08日落19:56 | 06月24日24日 多云 20℃ ~ 34℃ 日出05:09日落19:56 | 06月25日25日 晴 19℃ ~ 32℃ 日出05:10日落19:55 |
星期五 2025-06-20 |
阴转多云 |
18℃ ~ 33℃ |
东风 1级 |
星期六 2025-06-21 |
多云转晴 |
18℃ ~ 34℃ |
东风 1级 |
星期日 2025-06-22 |
多云 |
19℃ ~ 35℃ |
东南风 1级 |
星期一 2025-06-23 |
多云转晴 |
18℃ ~ 35℃ |
东南风 1级 |
星期二 2025-06-24 |
多云 |
20℃ ~ 34℃ |
南风 1级 |
星期三 2025-06-25 |
晴 |
19℃ ~ 32℃ |
南风 1-2级 |
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,是山西省省会,古称晋阳、并州,建城史逾2500年。春秋末期,赵简子筑晋阳城,为太原建城之始;秦汉时期,太原郡为北方军事重镇;隋唐时期,李渊、李世民父子由此起兵建立唐朝,封为“北都”;五代十国时期,后唐、后晋、后汉均以太原为根基;宋代太原城毁于战火后重建,改名“阳曲县”,明清时期恢复太原府建制。
行政区划上,太原市现辖6区(杏花岭、迎泽、小店、尖草坪、万柏林、晋源)、3县(清徐、阳曲、娄烦),代管古交市。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核心,太原在2021年被纳入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太原都市圈发展战略,承担中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职能。
地理特征呈现“山环水绕”格局,东倚太行山余脉,西接吕梁山,北靠系舟山,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市区。地形结构为山地占57%、丘陵占27%、平原占16%,平均海拔800米。市域面积6988平方公里,其中建成区面积360平方公里(截至2020年)。
人文传承体现多元交融,晋商文化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,太原现存2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晋剧(山西梆子)发源于此地,唱腔激越,现存传统剧目400余种。民间保留着“太原锣鼓”“风火流星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晋祠三月庙会延续千年,年参与民众逾10万人次。
截至2023年,太原常住人口543.5万人,城镇化率88.4%(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)。教育体系涵盖太原理工大学(国家“双一流”)、中北大学等23所高校,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。医疗资源配置方面,三级甲等医院达12所,每千人医疗床位数7.3张。
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(占比44.7%),重点发展煤炭深加工、特种钢制造、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,拥有太钢集团(全球不锈钢产能第一)等企业。2022年GDP突破5570亿元,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25.3%。中国(太原)煤炭交易中心年交易量超5亿吨,占据全国煤炭现货交易量60%。
旅游资源呈现历史与自然双重禀赋,晋祠宋代侍女像、金代鱼沼飞梁为代表的三绝景观享誉海内外;蒙山大佛凿于北齐,佛高63米;永祚寺双塔(明代)为城市地标;天龙山石窟包含东魏至唐的25座洞窟。自然景观以太山龙泉寺红叶、汾河景区湿地公园(全长43公里)为特色,东湖醋园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。
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年均气温10.3℃,极端高温39.4℃,极端低温-25.5℃。年均降水量454毫米,降水日数77天,无霜期165天。春季多发沙尘天气(年均8.2天),夏季多短时强对流天气,冬季雾霾日数约占全年40%。
典籍文献中,《诗经·唐风》11篇记载古代太原地区风貌。李白曾作“天王三京,北都居一”,白居易《并州路》诗云“征马立踟蹰,离心浩渺然”。明代王世贞称太原为“雄藩巨镇,非贤莫居”,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评其“控带山河,踞天下之肩背”。
现代交通网络包含太原武宿国际机场(2023年旅客吞吐量1400万人次)、太原南站(日均高铁发车142列)、环城高速(总长189公里)。地铁运营里程23.65公里(截至2023年),规划形成7条线路网络。